鲁喀协作暖人心,科技微光照童心。7月24日,向“疆”来·向未来德州学院鲁喀专项志愿服务团队将LED灯的奥秘带入疏勒县瑞丰5村的课堂——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与讲解,志愿者们耐心地教孩子们认识LED灯的原理,追寻科技新知,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科技的温度,更让这份跨越千里的“爱”传递,成为连接鲁喀两地、点亮孩子们科学梦想的独特纽带。

课堂上,支教团成员范志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了LED灯——一种小巧、省电又耐用的灯,并详细介绍其概念、种类和工作原理,它比普通白炽灯更节能,相同亮度下耗电量仅为白炽灯的1/10。大家还看到了照明用的球泡灯、装饰用的灯带等多种LED灯,眼界大开。


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心形流水灯,支教团成员告诉孩子们:“这个心形灯可不是买来就会闪的哦!它的灯光能像流水一样变幻,全是靠编程实现的——就像给灯‘写指令’,告诉它按照我们的要求进行亮、闪、连续、分层等变化,它才会变成现在看到的样子,这也是我们特意为大家设计的爱心形状。”



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吸收这些专业知识,课堂特意设计了分组抢答环节。从“LED灯有哪些特点”到“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LED灯”,问题既贴合课堂内容,又兼顾了不同年级的理解能力,还挖掘了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“神秘科技”的潜力。年龄较小的孩子学起来吃力,但经过认真听讲,同样不甘示弱!有的小手举得高高的,生怕老师看不到;有的在组内和小伙伴小声讨论后,勇敢站起来回答。当听到老师说“答对啦”时,孩子们会兴奋地和组员击掌,脸上满是骄傲。就这样,在一次次抢答互动中,“省电”“耐用”“手机屏幕里有LED灯”这些知识点,像一颗颗小种子,悄悄落进孩子们的心里,不是生硬的背诵,而是变成了能说出来、能记住的小常识,真正内化于心。



支教成员还鼓励大家:“编程、科技看似离我们很远,但今天大家能学懂的知识,就是未来创新的起点。所有厉害的科技,都是从一点点学习开始的——先学好基础知识,再动手实践,就像给心形灯编程一样,创造出属于自己的‘心’花样。”
或许此刻,小朋友们还不懂“创新”的深意,但今天的这节科技小课堂,已然在心中种下对成长的渴望。科技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奇迹,而是从今天的每一次求知、每一次提问、每一次思考开始,慢慢生长出的无限可能,这束从齐鲁大地带来的光,会照亮孩子们探索的路,也定会在更多孩子心中,绽放出属于他们的未来星辰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