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30日,喀什疏勒县瑞丰5村的教室中,稚嫩的朗诵与悠扬的歌声越窗而出,在祖国西陲回荡。鲁喀专项支教团以借《彩色的中国》与《我和我的祖国》为媒介,让边疆孩子在童声里触摸童年的温度,在“诗”与“歌”中感知中国的模样。
课堂上,支教团成员张粟凯以播音主持知识为基石,引领孩子们走进《彩色的中国》。从逐句示范的细致到情感引导的真挚,孩子们用清澈童声勾勒出祖国山河的壮阔图景,这不仅是对文字的理解,更是边疆孩童与祖国大地的心灵共鸣——每一个发音的纠正、每一次情感的递进,都在悄然搭建起个体与家国的精神桥梁。




当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的旋律响起,张粟凯用“海与浪花”的通俗比喻解构家国相依的深意。从零散羞涩的试唱到整齐洪亮的合唱,从拘谨躲闪到随旋律摇晃的身影,孩子们的歌声里,藏着的是边疆儿女对祖国最本真的认同。活动尾声,两排昂首挺胸的稚嫩身影,将歌声化作最质朴的告白,这不仅是一堂课的圆满,更是“中华民族一家亲”在课堂上的生动写照。




支教团成员所言“经典是连接童心与家国的纽带”,道破了这场活动的深层意义。在新时代文化润疆的进程中,这样的课堂早已超越了教学本身——它让红色基因在边疆童心扎根,让祖国的辽阔与强大通过艺术形式直抵心灵,更让跨越千里的教育帮扶,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注脚。
